请输入关键字

【热点聚焦】教育部:强化美育!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2021-06-25 11:15:00

应试之道,原本也是对人的智力、心理、耐力等素质的种种锤炼。但其一旦异化为“分数”的单向度攫取,尤其是罔顾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天赋秉性与经验环境的一刀切式做法,则背离了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的初衷是把儿童立场重新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2020年10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美育方面,全国已有部分地区启动美育中考,将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640.jpg

2021年5月,再次强调“强化美育!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点击视频观看具体内容

很多家长考虑孩子的艺术素质发展,但是从上述言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艺术素质发展,并不是一时间能够促成的,而且,孩子什么年纪学什么,更是应该符合孩子的心理及生理发展。希望美术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路线指导,坚持科学教育观,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专业课程,从孩子4岁到15岁,进行系统教学。给孩子一个熟悉、自由、专业的氛围,保证家长的一份放心。

那么,少儿美术教育到底是什么呢?对孩子来说,在提升素质教育及推动全面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呢?少儿美术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一个热点,它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关系着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启新,它关系着万千家庭,因为少儿美术教育的本质与最核心的着眼点是孩子们的快乐学习与成长。美术教育不是一件定于某一年龄段才可以开展的事情,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智活动,是人的一种本能和天性。

希望美术教育

培养美感和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我们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少儿美术教育是表现孩子内心的艺术,孩子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希望美术教育的老师们利用专业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尊重每个孩子,并给予被承认的快乐。使孩子增进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将来的社会是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所有独具个性的美的艺术和文化将在这里获得展示,达到融合。因此,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儿童拥有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正如罗恩菲尔德所倡导的:“让儿童以异于其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挖掘创造潜能

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职业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一手段启迪儿童成为他人艺术的欣赏者和自己艺术的创造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造,21世纪更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进科技的日益进步,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而人类社会也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更高一层次的向前发展。这是教育的总体目标。

完善人格

教育的目的不是用世界准备好的知识观念去教导儿童如何接受,而是如何使儿童成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自由追求生活的理念。美术活动为儿童真正人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美术活动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美术活动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包含了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以及把这一体验赋予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加以描绘,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希望美术教育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点,顺应儿童这种天真活泼情感的表现,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

希望美术教育

选择希望美术教育

希望美术教育专为4-15岁孩子打造专业系统的课程,四大课程体系、特色书法课堂、贯穿式品德教育,尊重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引导孩子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品德素质及行为习惯。从2004年到2021年,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中,希望美术教育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创新与跟进,用艺术启迪智慧,力争给孩子好的美术教育。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