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谁说我不管孩子?我是为了让他独立!”缺乏爱的滋养,独立不过是冷漠的表象

2019-08-20 11:03:00


让孩子独立

一个不到两岁的小男孩,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独自一人从海洋球池的边缘摔了下来。

小男孩瘪了瘪嘴,没有哭,抬起头看了眼远远坐着的妈妈。之后的短短十几分钟里,小男孩因为年纪小,身体还不够灵活,摔了不下四五次,但是一次也没有哭,他的妈妈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

在小火车上,小男孩妈妈买了票继续让孩子自己去玩耍。火车缓缓地开动了,小男孩有些茫然地看着有父母陪伴的小朋友玩耍,他的兴奋一点一点黯淡下去,眼睛里带着一些失落。

他静静地坐在车厢里,等着火车开回原点,像是完成了一场任务,默默地下了车。

而此时他的妈妈与身边家长分享起了育儿经:“小男孩就要早早独立,你不用那么跟着他,摔一跤过几天就好了。”

小小的孩童,对爱的渴望是那么天然,那么强烈,以至于没有妈妈的陪伴,连游戏都失去了快乐的味道。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错误的理解了独立,只认为它是一种时间或空间上的脱离,以“不回应”、“不帮忙”、“不陪伴”的方式,要求一个孩子过早的“独立”,使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在孩子内心留下恐惧或不被关爱的阴影。

那些表象上的独立,其实也是危险隐藏的信号。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独立更多是人格成熟后由内向外散发的一种状态,不能人为塑造,且独立与安全依恋是一体两面,通常,幼时个体的安全依恋建立得越好,长大后他的人格则会越独立,两者成正比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尽早独立,能自己解决问题。

但一旦问题真的来了,我们却往往做出会让结果与期望背道而驰的举动。

比如,孩子砸了杯子,家长马上便会喊道:

“怎么那么不小心”、 

“叫你别碰你不信”……

家长把孩子拉到一边,自己去清扫,孩子在一边看着。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在最需要我们安抚情绪的时候,没有得到共情和安抚,得到的都是责骂;

孩子在犯了错误时,本应是学习怎么解决问题、下次如何避免的时机。家长却用责备与一手包办替代启发思考与示范,也没有给到孩子修正优化的机会……

下面这个故事发生在游乐园内,大家看完了应该会有所感悟——

有几个孩子在游乐园内的镜子迷宫里闯关,边玩边打闹的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东西被砸碎的声音,随后便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果然,玻璃被砸碎了,但还好没有伤到人。这是,一个五六岁模样的男孩用手拦着往前探头的小伙伴们,说道:“你们都往后走,不要靠近这些玻璃,我去叫游乐场的叔叔来扫干净。” 接着,他就顺着迷宫跑了出去。

可能因为有了他的提醒,剩下的孩子都往后退了几步。刚刚在哭的孩子也慢慢停了下来,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一会儿,那个小男孩带着一位工作人员一起过来了。这个男孩虽然小小年纪,但是遇到问题时的冷静,以及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真的很值得点赞。

有家长问男孩妈妈,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妈妈说:“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当他遇到问题或者做错事时,我一般都不怪他,而是让他想想怎么办。”

这位妈妈的话一语中的,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所说: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希望与孩子一起勾勒蔚蓝的天空

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培训加盟品牌,学校积极倡导的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为普及与推动全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少儿美术加盟
4006666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