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公布学生返校时间,并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借助监测发现,受疫情影响,学生返校后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敏感、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为此我们对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并建议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健康愉快成长。
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
疫情期间学生网上学习,主要是在家里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介,在家长的监管下进行,学习时间一节课为30分钟左右,一天不超过3小时。学习之余,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自由活动,此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学生在心理上相对轻松。返校后,学生回到校园,坐进教室,又得面对严肃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并且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同学必然会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束缚感。
网上学习效果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家长监管较严,方法科学,尽心尽情尽责,学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也高,自觉性、主动性强,学习设备正常,善学善思,进步效果明显。相对来说,一些学生或家庭条件差没有必要的学习设备,或家住偏远山区没有网络信号,或家长忙于劳作没有关陪伴监管的时间,加之学生本身自觉性、自律性弱,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差。返校后,与进步的学生相比,他们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二、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期。疫情期间,学生只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朝夕相处的只有父母家人,没有其他人际交往。而恰恰是这几个月,父母亲陪着,学生心情放松、饮食规律、营养充足,身体疯长,对父母的感情依赖也更强。生理的发育成长往往先于心理的成熟。学生返校后,身体及心理都发生变化,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和形象。有些原来很正常的同学关系突然间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异性同学之间,一方面渴望多与同学交往,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交往,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问题。
三、家庭冲突的影响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久居在家,在熟悉的环境、家人面前,行为必然放纵,无拘无束,或撒娇,或任性,优点缺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学生学习之余,纵情网络游戏,沉湎于电视连续剧,作息不规律,甚至黑白颠倒。有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累积矛盾,导致矛盾激化、家庭关系紧张,家长无暇顾及子女感受,更无精力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打游戏、刷剧、刷抖音、睡懒觉、熬夜等,听之任之。返校后,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时无法改正,将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与政府采取了封城、封路、封小区等措施。各种媒体每天都在报道新增、疑似、确诊、死亡、出院人数及病毒传染强易致人死亡等新闻,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返校后,学生进出校园仍需要测量体温、戴口罩,而这都暗示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紧张的氛围仍会在一段时期内弥漫在每个学生周边,与隔离在家相比,暂时失去家庭、父母保护的孩子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会进一步加深。
五、季节变化的影响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天气乍暖还寒,忽晴忽雨,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受疫情影响,居家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产生心理压抑。返校后,看到校园生机勃勃的花草,联想到大自然的无限春光,渴望走出校园投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而当这些想法遭到阻止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烦躁的心理。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宣传、普及防疫有关知识
在学生返校后,中小学校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和家长的自我防护意识,密切配合,确保开学后学校和全体师生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和战“疫”专题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立足课堂,结合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心理健康等主题,上好疫情防控课、“人生成长课”,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和强大力量,有效抵消各种负面消息对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稳定思想情绪、树立必胜信心、科学理性行事。
2、营造氛围,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针对疫情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学校在更严更细更实做好校园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和诊断,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好开学后的教学衔接和课程安排,确保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新课程知识,跟上教学进度。
要建立促进学习和心理疏导的互帮互助机制,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开展“双互”活动,互相了解、真情互动,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倾诉,排解苦闷、孤独以及不适应,起到积极的心理抚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
要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学习、交流学习方法和老师的个别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自觉的行动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对学生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避免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困惑等不良情绪,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关爱学生健康与全面成长。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小学校要结合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战“疫”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师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教育”活动和疫情防控知识问答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其列入课程表,保证课堂教学时数;开展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式,改变重知识、轻体验,重讲解、轻参与的教学理念,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活动为主,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开展师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教育”活动和疫情防控知识问答活动。
如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挫折在所难免,而成就往往是建立在苦难之上;要乐观积极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正视成长中的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康、有学习能力的人,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开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我健康 我快乐”等系列专题知识讲座,详细讲解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产生、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等,客观分析造成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帮助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建议,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行之有效的运用,在自信中发展个性特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开展“青春不困惑,成长零烦恼”等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体验情绪、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困惑、渴望等内容呈现出来,不知不觉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领略到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改善社会适应性和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能力,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培养与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建设,培养新时代未成年人良好的精神面貌。
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寻找到自己及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促进相互成长。
4、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和教师要开展群体和个体心理健康筛查、辅导、咨询活动,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变化,发现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或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疑惑,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将学生心理危机扼杀于初期阶段。
要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作用,开设热线咨询电话和心理咨询信箱等,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要构建科学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身体残疾、独生子女、单亲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关注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等群体的生活、教育问题和身心健康,调动社会资源,加大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和各种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救助帮扶工作,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重视,提升其心理素质,帮助其健康成长。加强学生的心理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充分发挥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5、密切家校互动
家长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校协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很多人处于隔离状态,正常生活离开了群体,来自亲友以及其他途径的精神支持相对缺乏,不能有效获取足够的支持,容易导致消极心理的产生。本次疫情中,部分家长存在恐慌情绪,非理性做法时有出现,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间矛盾激化,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不良生活习惯养成造成较大影响。
要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和配合,一方面加强学校、教师与家庭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电话、短信、网上聊天工具、校讯通、家校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进一步了解、印证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家庭、家长或监护人的具体情况,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协助,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生理状况,关心学生返校后的情绪、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苦闷和烦恼,给予关怀与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要加强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扭转父母教养不当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家长或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督促其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当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育人阵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子观和教育方法,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总之,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努力创设良好宽松的课内外学习环境,营造学生适宜的成长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降低学习压力,让学生回归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