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少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教会孩子画出多么逼真的作品,让孩子掌握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应该是美与情的教育。通过少儿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少儿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不断研究探索,采用适宜的方法开展儿童美术教育。
一、少儿美术教育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
少儿美术教育的主体是儿童,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兴趣,关心和理解儿童的日常生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大千世界,理解孩子的作品,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天真纯净的,每个儿童都是具有灵性的。相对于成年人,孩子更加富有同情心,他们懂得移情于物,在孩子的眼中,花花草草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儿童善良、纯真的内心,使儿童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老师和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童心,顺应儿童的天性进行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让孩子自由地涂涂画画,用画笔表达心中的小世界。孩子的这些涂鸦行为正是他们开始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表达心中思想和感悟的途径,家长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说说自己要表达的故事,多给予儿童鼓励和赞美,让儿童保持对艺术的热情和兴趣。
二、少儿美术教育讲究因材施教
少儿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审美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等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少儿美术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开展少儿美术教学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合理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儿童自由的发挥空间,不要限制儿童的绘画内容,让儿童发散思维,充分施展个性,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希望美术教育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一个课题,班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这正是鼓励儿童自由绘画和表达的结果。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避免给予儿童过多干扰,更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指手画脚,从而让儿童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并不是放纵孩子的本性,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从而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塑造儿童良好的品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少儿美术教育应该取材于儿童生活
儿童时代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童真童趣。这个时期的孩子无忧无虑,每天玩着有趣的游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儿童都是喜欢变化的,每天穿不同的衣服,总想要新鲜的玩具,家长和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心理,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与之对话。少儿美术教育中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课题,往往更能引发儿童的共鸣,激发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周末的游乐场”“我最爱的大餐”“我家的一角”这些课题取材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场景,更容易引发儿童的联想和想象,更好的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此外,从生活中取材,选择棉棒、石子、布头、蔬菜等作为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带领儿童开展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养成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好习惯。
(内容来源于网络,有所改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