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生活
选择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美术课题来源于儿童的生活,从最常见的材料和绘画工具出发,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生活中看似寻常的材料创作出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欲望,拓展儿童的视野,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少儿美术教师在题材的选择过程中应当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对于不同材料所具备的美术教育价值和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确定哪些题材适合儿童美术欣赏课,哪些适合手工制作,哪些适合进行绘画创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儿童充分的表现空间,为儿童准备充足的绘画材料,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去自由创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儿童运用旧报纸、卫生纸筒、剩余布料等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展美术游戏活动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少儿美术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任何课题的定制都应当符合儿童的年龄段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通过设计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美术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兴趣,调动儿童美术学习积极性。例如,设计《摘草莓》课题的美术游戏活动,教师先带领学生用做好的游戏道具开展“摘草莓比赛”,充分调动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然后,带领儿童进行“摘草莓主题”游戏道具的制作,鼓励儿童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用彩色卡纸、水彩笔、油画棒,通过剪裁、拼贴和绘画等形式,设计出自己的游戏道具。学生们通过讨论合作,大胆创作出“熊大掰玉米”“小兔子拔萝卜”“松鼠偷松子”等各种不同的游戏道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带领孩子开展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道具,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感受创意美术的无穷乐趣。
三、正确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美术创作兴趣,培养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对于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教师和家长不应当以儿童作品体现的绘画技艺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在进行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时,应当注重作品中儿童个性和自主思维内容元素的呈现,关注儿童画面的故事感,关注作品中反映出的儿童的真情实感和童真童趣,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大胆创作和表达。儿童作品评价应当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教师可做最后的总结。让儿童在互相交流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儿童获得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促进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内容来源于网络,有所改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