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少儿美术教育,以往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临摹练习,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利于调动儿童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儿童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现代少儿美术教育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生活中取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让艺术教育贴近儿童的生活视野。因材施教,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从生活中取材,注重材料创意
少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材料的选取可以来自于生活,课堂上的绘画材料既可以是老师提前给学生准备好的,也可以放手鼓励孩子们自己从生活中取材。让儿童自主发现,自主收集生活中可用的材料,带到课堂中进行绘画和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满足孩子自主意识的需求,还能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儿童作品的原创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儿童收集创作素材。小组成员按照预定的课题进行分工,收集材料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们之前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交能力。最后,还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美术材料的收集,这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活动经验,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养。
二、丰富儿童创作的环境
众所周知,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丰富的教学环境和创作环境同样重要。带领儿童一起参与教室的环创布置,为儿童的创作营造一个自由、理想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发挥自身的首创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儿童进行美术活动的教室墙面可以采用儿童作品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屋顶悬吊七彩云朵、卡通造型、枯树枝等儿童喜爱的形象或是儿童身边触手可及的素材。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儿童作品展示柜,里面摆放孩子们的手工、陶艺作品,小朋友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讲讲作品背后的故事,互相赞美欣赏,再一起放进展示柜。让儿童参与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中,从生活中取材,亲自动手做一些装饰素材,能够提升儿童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重视因材施教,挖掘儿童潜能
现代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实现自我表达和表现。儿童在绘画和美术活动中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习惯进行创作。由于儿童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每个阶段的活动行为和美术作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少儿美术教师熟悉每个儿童自身的特点,根据儿童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儿童进行美术活动锻炼孩子的思维探索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创作灵感。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播放适合儿童的动画片、轻音乐,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避免儿童因为课程枯燥而产生抵触心理。
(文章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